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海会传奇专栏】冰川传奇:庐山冰川世界奇

©原创 2019-10-12 09:56  阅读:745 

【海会传奇专栏】冰川传奇:第一期

庐山冰川世界奇/蓝天保

说到庐山第四纪冰川,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尤其是那陌生的地质名词,让人听起来十分拗口。什么“冰河期”、“间冰期”、“冰后期”、“冰川沉积”、“河流沉积”、“生物沉积”、“火山沉积”、“冰窟”、“漂移”等等,许许多多这些十分陌生的名词,对于门外汉的普通人来说,可说是如同“天书”一般。    地质学告诉我们,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历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冰川的发生是因为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笫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岳冰川期至少有5次扩张。在我国,李四光研究发现相应也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4个亚冰期。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9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11%。我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总面积约57069平方公里。    风景秀丽的庐山除了有“世界文化景观”的称呼之外,另一个桂冠就是“世界地质公园”。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貌景观,不仅是我国东部中低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最集中的代表,更为突出的是它还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    那么庐山笫四纪冰川遗迹究竟在哪里呢?可以说,只耍你走近庐山,放眼之下,这些“遗迹”比比皆是。那高耸入云的“太乙峰”,那千里鄱湖一岭衔的“含鄱口”,那轰鸣奔泻的“三叠泉”,那波光如镜的“庐林湖”,那奇妙来客“飞来石”,那二龙戏珠的“碧龙潭”,那形态万千的“避雨石”……这些鬼斧神工,奇特地形地貌的制造者正是第四纪冰川。这些奇观,是谁定性为第四纪冰川呢?不是别人,这发现者是我国著名地质泰斗——李四光先生。    李四光是九江近邻湖北黄冈人,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李四光早年叫李仲揆,因报考武汉新学时,填表时一次笔误,于是干脆改名为李四光。想不到这次改名竟让他交上了好运,从此“光大了门廷”,光大了“我国的地质研究”,光大了“我中华民族”。    李四光早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破格选送到日本留学,毕业回国后赐为工科进士。辛亥革命后,湖北成立军政府,都督黎元寿见李四光是个少有的天才,于是推荐他到美国深造,学习地质。1920年,李四光学成归来,在北大任地质系教授,两年后,中国地质学会成立,李四光当选为副会长。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当之无愧任所长。解放后李四光担任地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要职。    勤奋好学的李四光,将他所学的知识灵活创新,在中国创立了地质力学,并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从而探索出地壳运动和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得出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楚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联系地质状况实际,发现矿藏。曾为我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庆油田,正是这一理论运用的结晶。除此之外,李四光还提出了中国也是第四纪冰川的重耍遗迹地,对国外亚洲地理权威美国地理学家葛德士“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发生”之说提出了挑战。

 

那是1930年夏天,李四光接受吴宗慈编写《庐山志·地质传略》的邀请,第一次来到庐山。正是这次天缘巧合的造访,为庐山揭开了数百万年前的秘密。

一天,李四光和夫人,在秀丽的西谷,在通往花径的林荫道上,不经意间,发现路边有二块相互叠置的巨石,底层的那块长约9米,宽6米,高4.5米左右,略小的那块,突兀横架在这石的上面。

这奇异的巨石婉若一只展翅欲飞的硕大苍鹰,显得分外惹眼。凭着对职业的敏感,李四光一眼便看出这是两块非比寻常的巨石,一定大有来头。李四光又朝四周观察了一番,定了定神,然后拍着双手欣喜地说:“好一块飞来之石,好一位远方的客人,奇迹发现了,终于发现了!”

弄得在一旁的夫人莫名其妙,不知头脑,奇怪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这山边落下两块石头再平常不过,有什么值得称奇,竟然如此兴奋?”

“当然值得兴奋,很值得高兴,你看这里的地形,再看看这爬在上面的石头,少说也有上吨重吧,如是山崖崩塌下来的,可这附近却没有高大的山崖呀!如果是被山水冲刷下来的,可这里已是山巅,山水怎么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如果是人力搬上去的,就更不可能了,在古代没有起重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完全靠肩抬人扛,更本没有这种力量。你再看看这里的地形是不是像深沟一样的U型?奇就奇在这里呀!” 李四光兴奋地回答着夫人的疑问。

夫人朝四周望了望,从上往下看,这大林路确实是U型的沟状。

后来李四光在文章中写道:“二石超然迭立,蔚为奇观,除冰川而外,没有其它相当的动力,能把它垒成今天迭立突起的样势”。李四光毫不犹豫地得出了冰川所致的结论。

这次意外的发现,坚定了李四光要进一步考察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决心。于是在次年的夏天,李四光特地带领北大地质系的学生到庐山考察。那天,一行人来到含鄱口,他用专业的眼光观察着这里的地形,并惊奇地发现,这两峰夹持的深谷,完全呈现出一种规则的U型,如果光凭雨水的冲刷,山谷的底部只能是V型,而这U型便是典型的冰川特征。随后,李四光又鼓足气,带领学生们考察了庐山的东谷、西谷、莲谷,发现这里也是U型。

李四光带领学生来到王家坡考察,更有意外的收获。他发现这里不仅是U型,而且还发现了大量的远离基岩的“漂砾”。巨石上呈现出方向统一的冰川擦痕,巨砾、石块以及粘土夹杂在一起形成了“冰碛物”。眼前的这一切,再一次表明,原本地质界对庐山甚至中国没有冰川的地质定性,是有问题,或者说是错误的。

为了彻底弄清庐山冰川的真实状况,1932年夏天,李四光又一次来庐山考察。他们从王家坡一直找到鄱阳湖边,发现山麓的徒崖是由泥砾组成的。在红色砂质粘土中,夹杂着数米厚的砾石,放眼谷地两侧,砾石随处可见。越到谷底,粘土更细,颜色更红,砾石含量便越发少。这所有的一切说明了什么?李四光面露喜悦地说:“从这个清楚出露的剖面揭示的事实,我终于得到庐山地区有冰川作用的肯定结论。 (1932年夏天)是一个幸运季节。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

李四光的《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一文于1933年正式发表,文中阐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及地貌特征。并将庐山地区的冰期划分为鄱阳、金井、土楼三个时期。文章的发表犹如一声惊雷,在国内外立刻引起了震动和质疑。

为了更好地统一观点,李四光邀请了当时十多位国内外权威地质专家,再一次赴庐山进行实地验证考察,在四天的行程中,不停的争论,不休的质疑,完全达不到统一。结果是“信者信之,疑者自疑”。而一位瑞典籍的专家十分认真地对李四光说:“假如在我们国家,无庸置疑,我们看到的就是冰川造成的遗迹”。

    经过这次争论,李四光毫不退缩,他坚定地说:“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使它变得暗淡,我们要继续战斗!”

1934年及1936年,李四光两次受邀到英国讲学,借着这一机会,李四光特地考察了英伦三岛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现象,得出的结果,越发对庐山第四纪冰川坚定了信念。

    在李四光的勤奋耕耘下,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冰期之庐山》终于完成了。这是李四光对庐山第四纪冰川活动研究的最好总结。是地质界公认的“中国地质、地理最具成就的著作之一”。这样,以庐山为模式和标准的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正式建立,庐山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的诞生之地。

    2004年,李四光冰川学说被世界地质权威组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认定,他们对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评价是:“奇秀庐山,飞崎江湖,苍润高逸,俊伟诡特。典型的中国东部第四记冰川遗迹,珍贵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壮观的复合地地貌景观,综合了极高的地学价值……”

面临最公证的结论,以往的争议和质疑,都成了过往云烟。庐山第四纪遗迹公园,将以友好的姿态,欢迎朋友们的到来。  


1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