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海会传奇专栏】碧龙潭传奇:散原三探碧龙潭

©原创 2019-09-19 10:17  阅读:308 

在庐山松树路的西端,松林中有一片奇形怪状的岩石,其中一块巨石上写着“虎守松门”四个大字。这四个正楷大字遒劲有力,整幅石刻极有气势,如果不看边款,谁都不会相信这幅石刻出于20世纪30年代一位78岁的老翁之手。

    七十八岁,在现今也算是高龄了,何况是在平均年龄只有40岁左右的20世纪30年代。可这位松年耄耋的老人不但没有丝毫衰弱凄凉之感,而且活得有滋有味。在他的眼里,他家“松门别墅”大门前的这块巨石,都像是卧在山岗上日夜与他相伴的壮虎,所以,他兴致勃勃地在巨石上题下“虎守松门”四个大字。

这位老人,就是近代大名鼎鼎的陈三立。

陈三立题“虎守松门”,并非一时兴起,妙思偶得,而是和他的性格极有关系,他的一生就是充满虎气的一生。

    陈三立1853年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就是晚清赫赫有名的“封疆八大吏”之一的湖南巡抚陈宝箴。陈三立自小就桀骜不驯,1882年参加乡试时,已30岁的他拒绝用他深恶的“八股文”作文,而胆大妄为地用古散文体作文,险些因文体不合而落第。陈三立1886年中进土,官授吏部主事,他到长沙来协助父亲陈宝箴推行维新大政。陈三立后来还是戊戍变法运动的活跃人物,变法失败后,陈宝箴和陈三立同被革职,后陈宝箴被慈禧太后“赐死”,陈三立发誓不再入仕做官,从此便潜心于诗文写作,成为清末民初诗坛泰斗。

陈三立1929年至1933年在庐山定居的五年中,留下了多处石刻,其中最有影响、保存至今的是花径景区内的石碑和碧龙潭四周的题刻。

    1930年夏,长住庐山的著名学者李凤高偶然在大林寺山谷中发现一块刻有“花径”两个大字的巨石,李凤高立即请陈三立、吴宗慈等人前来考证,他们一致认为,这块石刻一定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此咏桃花,吟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诗有密切关系。他们当即将这块巨石保护了起来,在巨石上建起花径亭,又在花径亭旁建一座景白亭。

陈三立亲自撰写了《花径景白亭记》,详细记载了发现“花径”石刻、重建花径景区的过程。这篇文章写得极有文采,吴宗慈特请能工巧匠将文章刻于石碑上,立在景白亭前,至今保存良好。

    然而,陈三立三探碧龙潭,将沉睡千万年的“山北第一绝胜”开发出来,更充满传奇色彩。

 

1930年,陈三立偶然听人说:十年前,英国人李德立在开发大批的庐山别墅之后,有兴遍游庐山峰峰谷谷,他似乎习惯了在荆棘中寻找风景,在荒草中发现奇迹。果然,他带领几个人在王家坡一带发现了一个瀑布,而且十分壮观。但道路太艰险,李德立也只来过一次,第二年就离开庐山,口袋里装着满满的钞票漂洋过海到新西兰去了。头年跟随李德立来王家坡的几人,也下了山。因此,这样壮观的景致,至今仍旧默默无闻。

既然李德立去过,那儿确是一处未开垦的处女地,我们九江人自己为何不去看个究竟呢?陈三立当即兴致勃发,要去寻幽探险。

见三立老爷像个小顽童似的,竟要去那人迹罕至的王家坡探险,家人听了都胆战心惊,当即出来阻止说:“你快八十的人了,那深山里连路都没有,轿子也无法抬,你如何去得?”

陈三立不服地说:“别人能走,我也能走;别人能爬,我也能爬。”

老爷既然如此坚决,看来硬劝是没有什么用的。家人只好多雇请些有经验的山民樵夫,前的牵,后的扶,一边伐薪开路,一边提水拧毛巾,一大帮人簇拥着陈三立往王家坡而去。

王家坡距牯岭十多里路,平地上的十来里路,身体好的老人倒也走得,可这是荆棘丛生、要翻悬崖峭壁的深山险路,八十岁老人真能走得过去吗?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果然,过了小天池,山路就越来越陡,越来越窄,一会儿这狭窄的小路很快就消失在荆棘和乱石之中。陈三立不得不走出轿子,慢慢步行。樵夫挥刀砍伐荆棘开路,左右有人搀扶,跋涉了几里山路,渐渐听到前方山谷里传来水击山石的“咚咚”响声。越往前走越难,陈三立走不了几步,就要停下脚步大口喘气。人老了,不得不服呀。但这位倔老头就是不退缩。跟随的人见状,遇到深沟陡岩,干脆就背着老人涉溪而过,缘崖而行。

又转过两道山梁,猛然看见峰峦间两条瀑布如同两条蛟龙在山间嬉戏,时而合拢,时而分开,最后双双跃入巨大的深潭中,溅起碧绿晶莹的水花,就像天龙甩动着长长的胡须一样。陈三立和众人欢呼着来到潭边,见那怪石参差,绿荫如盖,潭水清澈碧透,倒映着天光云影,陈三立都被奇景深深吸引着,伫立良久,流连再三而不忍离去。

看来,这披荆斩棘之力没有白花,出门前若是犹豫了,这仙境一般的双瀑、这碧绿如一大盘美玉的深潭,能有福观赏得到吗?

二十天后,陈三立再次带人重来,沿途仔细察看地形,选择最佳筑路方案。陈三立还特意带了石工来,在潭边精心选了几块山石,将写好的“憩石挹飞泉”和“洗龙碧海”等题词交给石工。陈三立在“憩石挹飞泉”的边款中记述了探访瀑、潭的经过。此后,人们便根据“洗龙碧海”的题意,把这儿叫作“碧龙潭”。好一个碧龙潭!这双瀑不就如同巨龙甩动的双须吗?这深潭不就如同一大盘碧玉吗?一个沉睡千万年的绝妙景观,就这样重现在一代诗界泰斗的面前了!李德立啊,李德立,你开发庐山大建别墅倒是心诚,可见到这样好的碧龙潭,你怎么却无动于衷呢?不久,陈三立好友、佛学大师欧阳竟无上了庐山,陈三立特地陪他再游碧龙潭。欧阳竟无既为碧龙潭胜景所折服,又为三立老人如此高龄而三探瀑、潭的壮举所感动。陈三立三探碧龙潭回来后,在山上发起募捐,决心开发碧龙潭。陈三立如此执着,山上山下广为响应,捐者极为踊跃。陈三立将捐款交给庐山管理局局长刘一公,请他代办此事。刘一公极为重视,立即着手操办,不到半年,一条便于行走的小道便出现在小天池通往碧龙潭的峻岭之间。刘一公在潭边题刻了“碧龙潭”三个大字,并在潭上建了一座听瀑亭。山路建好后,陈三立四游碧龙潭,极为高兴,回来后写了《王家坡听瀑亭记》,对瀑布、碧龙潭作了生动细致的描摹,认为此瀑、此潭完全可与三叠泉、青玉峡比美。陈三立将此文刻于碑石,立在听瀑亭旁,留存至今。    请看,一首《王家坡观瀑》的长诗,惟妙惟肖地将碧龙潭瀑布的绮丽与壮美全描绘了出来:松底秋风翻两袂,杂随妇孺探胜地。长谷横出小天池,斗下荦确沙石碎。再折冥濛径路绝,披拂榛莽穿荒翳。絓衣牵发甫脱免,乱石磊磊堆无次。舆人掷我剑负行,跳践圆尖锋刃锐。俄惊轰腾声震壑,瞥双白龙窜岩背。潴为潭水清且深,苔痕草色浸苍翠。更循铁壁寻瀑源,或挟而登蹲而憩。突兀银潢一道开,鬼斧劈削灵槎逝。吹泻峥嵘复蜿蜒,疑是骊龙抱珠睡。云中见首独垂胡,下饮碧海光景丽。蒸浮日气生绮文,投浴几辈欧凫戏。列坐盘石罗酒胾,箕踞窥瞰神魂醉。获此奇胜冠山北,唐宋诸贤所未至。凿空忠今十载前,始遭海客发其秘。颇悟造物无尽藏,亦缘阻险保幽邃。衰老力弱摹状穷,安得柳州为作记。陈三立老人1933年离开庐山去北平居住,四年后去世。陈三立生前希望归葬庐山,但因战乱未能如愿。虽然他再也没有能回到庐山,但他留在庐山的多处石刻都保存完好,向后人们讲述着一个在历史上有影响的老人的故事。


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