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海会传奇专栏】五老峰传奇:宗羲匡庐叹三奇

©原创 2019-09-09 21:12  阅读:395 

【海会传奇专栏】五老峰传奇:第四期

宗羲匡庐叹三奇/曾国祥、邰绍周 

你见过雨点自下向上吗?

你听过云来时嚓嚓作响吗?

你观察到瀑布云从山头飞泻而下吗?

要是你还没有见过、听过的话,那就看看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黄宗羲游览庐山的奇特见闻吧!

抗清斗争失败后,黄宗羲曾—度遭到清政府的通辑,经常迁地隐居。待形势稍平稳后,他又开始外出游览。

清顺治十七年(1660),51岁的黄宗羲,是明亡之后十六年以来,最为舒缓、悠闲的一年。这年9月至11月间,黄宗羲上庐山观览胜景,在游览中寻访古迹,抒发情怀。

从九月十九日到达开先寺,直至十一月十九日离开庐山,历时两个月整,其间十月初四至初十日在九江,实际游览考察庐山的时间长达54天。除汉阳峰、仰天坪等地外,黄宗羲几乎游遍了全山。

九月十九日这天,由一位僧人带路,一共十人,黄宗羲开始了漫长的庐山之行。他们从南康出发,步行十里,首站到了庐山开先寺,接着游万杉寺、白鹿洞、白鹤观、折桂寺、净妙寺、青牛谷、云台庵、凌霄院、太平寺、栖贤寺、楞伽院、欢喜亭,然后登上青莲寺、万松坪、五老峰、朱砂庵、金竹坪、黄龙寺、赤脚塔、御碑亭、天池寺,又经慧远路下至山北东林寺、西林寺、石门涧,又回至山南圆通寺、康王谷、温泉、醉石、归宗寺、金轮峰、石镜溪……。他游得很仔细,观察得很认真,一路走一路考证,有的地方还曾反复游览,游之不疲,看之不厌。

幸运得很,黄宗羲到庐山之后,便结交了吕留良等抗清义士,与方以智等遗民彻夜长谈,与友人阎古古(阎尔梅)等,慷慨悲歌“身滨十死不言危,天下名山尚好奇。”(《五老峰项万松坪同阎古古夜话限韵》。

在这些日子里,他还寄书方以智:“狂言不怕山精漏,—恸堪为知己伸,若遇无公烦寄语,故交犹未染红尘。”(《玉川门与雁山夜话寄方密之》。又赋诗直抒胸臆:“生不匡时死不坚,蓬松鹤影落岩前。自惭人物居中下,也饮庐山第—泉。”(《谷帘泉》。

旅途中,黄宗羲细心地考察名物,由于他知识渊博,每游—地,总少不了到亲历亲闻的实物或场景去印证以往的记载,有时还纠正其中的错误之处。

李白诗中所说的香炉峰,黄宗羲就作了一番考证。他写道:“至文殊塔,其峰视金轮而差小,南望正与瀑布相对,数千丈之奇,如在尺幅。”他凭借自己的观察,确认文殊塔一峰就是李白诗中所指的香炉峰。太白诗曰:“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又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挂前川。”现在这座峰正在瀑布之西,登上这座峰眺望瀑布,正在其南。太白所写的不正是这里的景物吗?山北的那座香炉峰,与西南的香炉峰,一东一西,何况那里也无瀑布可见,根本不是一回事。黄宗羲以实地实景证明文殊塔—峰即是李白所说的香炉峰,北山的那座香炉峰,并非李白所指。

第五天,黄宗羲一行登五老峰。他反复审视五老峰的雄姿,认为五老峰得名的由来,并不是山峰的外形像五位睡着的老人。那五老峰上,由于地层几次断裂,向东的一面露出了大片的云母石,这些白石晶晶发亮,在阳光照射下莹莹闪光。山麓筑的佛舍就称为白石庵。整座山峦煞像老人满头白发,在鄱阳湖中遥望,更像五朵白云翩翩欲飞。

《商丘漫话》中就这样描述:“自下望之,势如离立,其上相距甚远,不连属也,轩轩然如人箕踞而窥重湖,又如五云翩翩欲飞。”黄宗羲还以《太平寰宇记》的说法来证明:“五老峰,在庐山东,悬崖突出,如五人罗列之状。”这些权威的地理著作中,充其量也只说像五个人,并没有说像五个睡着的老人,更不是人们渲染的“有的像渔翁垂钓,有的像诗人吟咏,有的像老僧盘坐,把五座山峰说成是五位神态各异的老叟”那样离奇。

第二天,五老峰一带下起了雨。说也奇怪,不论是大雨小雨,雨珠儿总是从上往下降落,即便有风,雨线不过斜飘而已,可这儿的雨却是从下向上倒着飘了起来。这是何方神圣啊!黄宗羲十分惊奇,他走了许多地方,游过无数的名山,从没见过雨水从下往上飘来,太令人百思不解了。幸好带路的僧人,倒也学识渊博,见黄宗羲面对倒雨飘来为之惊愕,便走到身边说:“先生,庐山倒雨,不为奇怪。雨水从天空中往下降,是因为雨水重啊,重的东西自然会往下落;可这里山谷很深,又很狭窄,当谷中风大时,雨水就被风卷着向上,这就是先生所见到的倒雨了。”

半个多月后,黄宗羲一行又回游到了五老峰旁,这里就是那天飘起倒雨的峡谷地带。当年汉武帝巡视庐山时,就在这屏风叠筑了一座羽章馆。后来唐玄宗时道女蔡寻真在这里修道,还建起了寻真观,称为道教第八洞天呢。诗人李白“吾将此地巢云松”,同宗夫人就是在这里筑草堂而居的。李白《庐山谣》诗云:“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可是,有的人考证说李白草堂在青莲谷,有的人辩解说在南香炉峰下,这些人为什么不以李白诗中所说的屏风叠为根据而一味瞎猜呢?

屏风叠真是太神奇了。这里山崖陡峭壁立,山谷深不见底,谷中雾海汹涌,云涛翻滚,倏忽由山谷冉冉而起,忽而从半空轻轻掠过。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在茫茫的雾海上,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雾海之上,变成了一座座雾海上的小岛。浓云由山下奔腾时,雾中仿佛有一柱形逐渐升高,云雾浮动和上升时掠过山岩,擦过树木枝叶,与山谷相激荡而发出“嚓嚓”的声响,就像风摇松林发出涛声一样。

这庐山可真奇了,雨往上飘不说,这云雾也从下往上而涌;云雾往上涌动不说,还带着“嚓嚓”声响,如天边雷声涌动,如足下松涛翻滚,煞是一番气派。带路的和尚又凑过来说:“先生,云飞雾涌之所以发出声响,与松涛声响源于一理啊。”黄宗羲点头称是,他也仔细观察了一番,的确是如此缘故,奇也不奇了。

第二天,黄宗羲一行来到三叠泉。三叠泉根本就没有路,遇到绝壁,他们只得沿着下泻的山涧走,遇到涧水湍急或深水处,就从一块块危石上攀越过去。好不容易来到三叠泉旁,只见那泉水从好几丈的高崖上倾斜而下,訇然作响,犹如巨雷一般,真令人惊心动魄。到了第二叠,又是几丈高的瀑布飞奔而下,就像猛虎出山,势不可挡。到那三叠,瀑布水帘远不是数丈、数十丈,几乎是数百丈,悬空飞泻,撞击在中间的岩石上,银珠飞溅到两侧,就像挂在高楼上燃放着的鞭炮。走到三叠的端处,余瀑未尽,似乎还有四叠在倾泻一样,叫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尤其壮观的是那瀑布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瀑布云,如天幕下幔、千条白练越过山巅,俯冲谷底,俨然空中悬挂的瀑布,又似高坝漫水,蔚为壮观。瀑布云从峰头飞泻而下,云态变幻,气象万千。庐山全年有雾日一百九十多天,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天雾日。常常能见到的云雾,本不为奇,奇就奇在这瀑布云既不是横走,也不是升腾,而是自上而下地倾泻,与水瀑一路同行。

在遍游庐山的日子里,在五老峰下、九叠屏中、三叠泉上,黄宗羲发现庐山的自然气象有着别处未曾有过的“三奇”。在《匡庐游录》中,他总结道:“生平见雨,皆自上而下,此雨自下而上,一奇也。闻者,雨声、风声。云之有声,今始闻之,二奇也。云之在下,真同浪海,小山之见其中者,无异蕴藻,三奇也。”

雨点竟然自下向上,云来时竟然嚓嚓作响,瀑布云竟然从山头飞泻而下,黄宗羲概括庐山云雨的“三奇”,的确令人神往,庐山的“真面目”,不仅被黄宗羲识破了,而且被他说奇了。


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