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海会传奇专栏】九叠屏传奇:董奉庐山育杏林

©原创 2019-09-09 21:14  阅读:285 

【海会传奇专栏】九叠屏传奇:第一期

董奉庐山育杏林/蓝天宝

现如今,人们都把那些医术高明和德高望重的医生,赞誉为“杏林高手”、“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可谁知道此称呼的来历,与庐山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而且与我国著名神医董奉有关。 董奉,又称董真人,是东汉末年福建闽候县人。早年学道习医,能观测天气,呼风唤雨,医术也很高明。 有一年,地处安南的交州府有一名刺史,名叫杜燮,只因得了疑难怪症,请了当地许多名医前来救治,都没有明显效果。后经人推荐说董奉的医术很高明,找到他,刺史的病一定有救。可是,此时的董奉已经云游到了江西南昌,正在那里为当地人治病。 刺史手下的人,连夜策马加鞭,终于在南昌找到了董奉,并告知董奉:“我家刺史大人病情十万火急,请了许多名医都没有治好。故此千里迢迢来请董神医帮忙救治。” 董奉说:“你就先回去复命,待我准备好立即动身,不日就到。” 南昌和交州距离遥远,虽董奉日夜兼程,也要好几天才能赶到,等到董奉到达交州刺史府时,刺史已经断气三天了。 董奉进门一看,刺史府已经哭成一团,全家人都在准着丧事,已看好日子,定于当日下午下葬。 刺史家人一见神医董奉,便哭着说:“晚了,晚了!董神医啊,你现在赶来有什么用?为时已晚,救不了呀!” 董奉说:“别急,别急,让我先去看看刺史大人,或许还有救呢!” “人都死去三天了,还怎么有救?”众人一听都惊呆了。根本不相信董奉的话,怕是他吹牛过头了。 董奉走进停放刺史“尸首”的房间,仔细观察刺史的“尸首”,又把了把脉,看了看舌头后,坚定地说:“刺史大人有救!” “什么?有救?”众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怕是听错了,当他们仔细回过神来时,董奉已在为救人作着准备了。

只见董奉不慌不忙,从医包里取出了银针,又从葫芦里倒出三粒药丸。将银针对着刺史的“人中”轻轻扎了进去,又在刺史的脚掌心、手掌心分别扎进了银针,又掰开刺史的嘴将药丸放了进去,摇摇头让药丸吞下了肚。随后又用手转动银针,渐渐“尸首”居然弹动了一下,过不久又“嗯”了一声,刺史果真活过来了。

全家人好不高兴,而且亲眼见到这瞬间出现的神奇,无不佩服董奉医术的高明。

董奉又帮刺史开了几副药,叫家人好生护养。当天晚上就能坐立,不几日刺史不仅能下地走动,而且能开口说话,食量也渐渐恢复如前,十日后便完全康复了。

刺史十分感激董奉的救命之恩,并邀请董奉留在交州,他要帮董奉建一处医馆,让董奉永远和他在一起。

董奉婉言谢绝了刺史的盛情,说自己在南昌还有许多病人在等着他,他得回去救治人。

刺史怎么也不肯让董奉走,好酒好菜招待着董奉,希望他能改变主意留在交州。董奉无法,开始倒也吃点酒菜、水果什么的,到后来竟连水果也不吃了。那天他躺在床上,面露紫色不停地喘着气,十分难受的样子。

刺史来看望他,董奉说:“大人啊,我怕是寿年要到了,怎么这样难受呢?”

“神医,你可千万别这么说,你自己是郎中,还能治不了自己病?慢慢歇息歇息就会好。”刺史说。

“不、不、不,人寿天意已定,我算算我这次无论如何也撑不了几天。”说完大气直喘,脸上的紫色也变成了黑色。

第二天,刺史家人果然发现董奉已经死在自己的床上,只是在桌上留下了几句话,叫刺史帮忙尽快埋葬自己。

刺史也十分难过,自己的救命恩人,却先自己而去,实在是无从说起。只好按照董奉的要求,对董奉举行了厚葬。

几日后,有朋友来刺史家说:亲眼所见董奉在南昌为穷人看病开药,并带信叫刺史大人好生养病,照料好自己的身体。刺史根本不相信说:“人已下葬,是我亲眼所见,怎么可能复生?怕是你看错人了吧!”

“没错,没错,绝对没错,我愿以人格打赌,说什么我也不敢骗你刺史大人啊!”朋友坚定地说。

刺史将信将疑,只好叫家人到董奉坟头上去看,只见坟上有一个大洞,棺木里只留下了一把扇子。

刺史这时才明白,原来董奉不仅是神医,而且是道术高明的人。他不愿意留下来,又不想得罪自己,所以才以此法离开。这时,刺史越发佩服董奉的为人。

不久,董奉来到庐山,见这儿有许多珍贵的药材,心想,如果我在这里帮人治病,药材是现成的,该省事多了。于是在庐山般若峰下盖起了一间草堂,他在草堂中既可看书写字,又可为穷人治病,对这儿的条件和幽静的环境十分满意。

有一年,庐山脚下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足足有八九十天未下一滴雨,田地都干裂了,池塘的水也见了底,庄稼大片大片干死,如果这样旱下去,连人畜的饮水都成了问题。作为一县之长的柴桑县令心里好焦急哟,可老天不帮忙,又有什么法子呢?天要灭人,他也只好干瞪眼呀!

听说住在般若峰下的董奉是位高人,道术很深,求求他或许有点办法。于是柴桑县令来到董奉草堂,说明了来意,希望他能救民于水火,帮助求天降雨。

董奉见县令如此诚意,觉得再这样旱下去也是个问题,便爽朗地答应了县令的要求。

第二天一早,只见董奉在门前摆上香烛,披头散发地站在案前,燃香烧纸已毕,便手持宝剑,对着庐山方向念念有词。他忽地把剑一舞,只见山风阵阵穿林而过,又一舞,风力倍加,竟连树枝都摇晃起来。接着庐山顶上就布满了乌云,董奉大叫一声:“助我雨来!”话音刚落,那唏唏沥沥的雨水就落了下来,而且越下越大,随着电闪雷鸣,雨水象水盆一样倒下来。果真是一场好雨呀,直下得田满塘满,山溪骤流。人们欢天喜地,庄稼得救了,生灵得救了,人们心头布满的乌云也一扫而光。大家都感激董奉,称他为董真人。

董奉的医术,在当地更是声名远播,各种各样的疑难怪病,只要吃了董真人的草药三天就好。董真人给穷人看病也从不收钱,只是叫治好的病人在他门前山上栽上五棵杏树便可。找董奉看病的人很多,天长日久,在董奉草堂的周围全都栽满了杏树,足足有好几万株。

一日,董奉炼丹之后返回草堂,行至途中,看见一只老虎卧在路旁草丛。走近细看,这只老虎非但没有饿虎扑食的凶相,相反喘气流涕、满脸苦楚。老虎见到董奉,便不断叩首呻吟,似是乞怜求救。

董奉明白了老虎的意思,便唤老虎张开嘴让其望诊,原来一根锋利的兽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咙。董奉轻抚虎首,嘱咐老虎明早在原地候他来医治,虎点点头,方才离去。

第二天一早,董奉与老虎双双按时赴约,为了防止老虎因忍不住疼痛,兽性发作而咬伤自己,董奉将连夜赶制的铜环放进虎口撑住老虎的上下颚,于是顺利取出那卡在喉头的骨刺,并抹上去腐生肌的药膏。被救的老虎摇动尾巴点头致谢,随后转身而去。

几天之后,老虎的伤痊愈了,为了报答董奉救治之恩,老虎寻至杏林草堂,为董奉值守杏林。老百姓用粮食来换杏果,老虎看在眼里,微笑着迎来送往,似乎礼貌可嘉;如果有刁民只拿很少的粮食来换取很多的杏果,老虎就不客气地吼叫起来,吓唬着那些人赶紧退去多要的杏果。久而久之,远近的人都知道这只忠实的老虎,在为董奉看守杏园,以粮换杏都按规矩办事,谁也不去沾那小便宜,一是对不住董奉的大恩大德,二是拗不过老虎的公事公办。

董奉草堂的周围,成了一片杏林的世界。每当春天杏树开花的季节,这里便成了一片淡红色的花海,远远望去,宛若飘动的云彩,十分美丽。那透出的阵阵花香,更是令人陶醉,方圆数十里都是杏树的花香,成了庐山脚下又一迷人美景。

杏林从般若峰下,向南延伸到了温泉,向西达到莲花洞,东边五老峰、石牛山下,绵绵上百里。到了秋季,正是杏子成熟的日子,那熟透了的杏果一个个挂满了枝头,沉甸甸的,确实令人欣喜。杏子成熟以后,他便叫人在林中建起一座粮仓,凡是要吃杏的人只要用同等的粮食交换,便可自行拿走。如有个别光拿杏不用粮来换的人,林中的老虎便会发出一声吼叫,再贪心的人也不敢乱来。换来的粮食,董奉也不卖钱,而是拿去救济那些缺粮的穷苦农民。

董奉的所作所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重。他那救民爱民的美德,代代相传,并以“杏林”来纪念董奉,继而演绎成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赞美那些和董奉一样医德高尚的人。

董奉去世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在般若峰下建了一座太乙官祀,世代祭拜,永留香火。


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