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3月,吉安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水质综合指数2.8291,居全省第一;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水质综合指数2.9336,居全省第一。如今,“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美景已成为该市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吉安市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化治水体制改革,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推进科学治水、精准治水、依法治水,推动全市水环境“长治久清”向“长制久清”转变。
地毯式排查深挖治水隐患
吉安市河流纵横交错,以赣江为中轴,有30条大小支流汇入,赣江干流入河排污口872个。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的螺湖水,是一条兼具调洪蓄涝、水体净化和生态景观功能的内河,全长22.2公里。2020年开始,吉州区投入资金1.54亿元,实施螺湖水水系连通及螺湖水系整治工程建设,大幅改善了水网水质。
“有些入河排污口藏得很深,仅凭肉眼无法发现,部分污水通过地下管等隐蔽工程排入河湖,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态。”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连文洁告诉记者,水清澈了,并不意味着水质达标。经治理后的螺湖水总磷浓度偏高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汛期更加严重,水污染根源到底在哪里?
今年3月,由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引进的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利用无人船搭载声呐探测仪,以走航监测形式,对螺湖水长达4公里的重点地段开展地毯式溯源排查。
“在螺湖水排查出10条污水暗管,全是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加上雨季‘零存整取’,导致螺湖水总磷污染强度居高不下。”吉安市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工程师宋良平介绍。
去年以来,吉安市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原则,统筹调度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力量,组成14个异地交叉检查组,借助第三方团队技术力量,集中开展赣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对赣江入河排污口进行溯源排查整治,消除环境风险安全隐患。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整治入河排污口590个,其中规范整治排口564个,清理合并排口3个,依法取缔排口23个,整治完成率达到67.7%。
实时化预警快速处置水污染
“永新坪坑断面水污染强度4.47,首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请尽快查明原因,快速予以处置。”3月24日,吉安市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工作人员通过吉安市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发现该断面的监测数据异常。
据了解,吉安市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是由吉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吉安市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该平台可进行水质在线监控、分析、告警、溯源等,具有水质监测预警、流域水质研判分析、流域水环境“一张图”综合展示等多种功能,可实现对固定站点流域断面大数据科学管控、重污染水质结构细致分析、地表水污染预测预警、区域水污染容量测算。
吉安市依托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三级管控体系,打造“市级水质通报预警 县级情况反馈 团队现场反馈”水环境闭环监管模式,推动断面水质管理数据化、监测预警预报智能化、污染溯源排查常态化、风险隐患发现实时化、问题整改销号责任化。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吉安市及时梳理分析全市27个国考省考断面在线监测数据,发布预警43次,督促断面所在地的责任单位开展溯源排查整治工作,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刘茂林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