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美庐山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地处于温泉镇境内,位于庐山山南景区西南部,大汉阳峰下,它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7.5公里,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创作原型所在地,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它的名字叫桃花源村,这里的山水之美,茶酒之香,民风之淳,让你一旦驻足,便能回忆起那一抹乡愁,不想离开。
这里的山峰岭绵亘,青山叠翠
桃花源又称康王谷,相传秦并六国时,楚康王逃难谷中,因此得名。桃花源景观特色以幽谷风光取胜,谷中西侧峰岭绵亘,青山叠翠,瀑溪泻流,田园如画,气候尤适,引人入胜,是一处田园揽胜的极佳之地。溪流自谷中向入口处蜿蜓十里许,沿路上行,眼前豁然开朗,屋舍俨然,垄田层层桃花源谷深境幽,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与古代文人骚客留下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使得谷中空气极为清新,独特的魅力吸引游人如织。
这里的水谷帘名泉,天下第一
沿着山谷前行,溪流千回百转,至谷底有瀑布悬空数十米,蔚为壮观,这就是庐山著名的谷帘泉瀑布,朱熹手书“谷帘泉”三大字刻于进谷路旁的崖壁上,十分壮观醒目,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故又名“天下第一泉”。 昔日陶渊明自故里栗里村(现温泉村)至东林寺访彗远高僧,康王谷乃必经之地,屡次往返,此情此景,使陶公感受日深,加之先生坎坷经历,于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由康王谷而幻想出桃花源奇境,进而感发桃花源可耕田那种悠闲自在的境地,产生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时至今日,谷帘泉水由于受到较好保护,完全没有受到污染,依然保持着原生态,清澈见底,富含矿物质,细品谷帘泉水,清亮甘甜,泡茶佳配。
这里的茶庐山云雾,闻名遐迩
好山好水出好茶,本就驰名的庐山云雾茶在桃花源被赋予了属于自己的定义。桃花源特有的水土和气候使得这里出产的庐山云雾茶具有独特的香醇口感,桃花源的很多居民都有自己的茶园,每年茶季,这里的云雾茶销往全国各地,广受好评。近几年镇村实行产业扶贫,将贫困户吸纳进村茶叶种植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户增收,使桃花源的庐山云雾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里的酒香醇绵长,风月遂我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张小砚来到桃花源之前,作为一名畅销书作家、旅行者和慈善志愿者为很多人所知。她用83元走完西藏的奇特经历在天涯论坛获得了近2000万点击量,后整理成书《走吧,张小砚》,一经面市,迅速占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她只身前往汶川地震灾区,灾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拉赞助招募志愿者,建起了7个帐篷学校,救助学生多达数千名。几年前,这个有故事的女人来到桃花源,为这里的山水所沉醉,她决定留下来,山水为伴,品茶写文,用桃花源特有的泉水和谷物酿酒,她给她的酒取名为“风月遂我”,人们可以来到她的小舍,与她静坐谈心,用自己的故事换酒,青山绿水间,叙话品酒,且谈风月,纵情于桃花源的山水之间,忘却忧愁,流连忘返。
这里的人质朴善良,乐观向上
胡苏姣老人今年92岁了,她一人独居在桃花源里,唯一的女儿和孙辈都在外务工,其他亲人都不在了,无人照顾她,好在老人身体健康。村里为她申请了五保、养老金、高龄补贴和扶贫政策,去年通过危房改造,她告别了原来破旧的危房,住进了安全整洁的新房,一日三餐在扶贫“健康灶”用餐。她对很多人说“党好,国家好,让我有的住、有的吃、有的穿、有的用,我很开心,很感谢。”
闲暇之余,老人最爱的就是做手工,自己编织的草帽、草扇做工精致、结实耐用,乍一看谁能知道这是一位92岁高龄老人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是民间工艺“虎头枕”制作的传承人,在她家中摆着大大小小、活灵活现的虎头枕,都是老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一个个憨态可掬、栩栩如生,虎脸表情生动,做工精致令人感叹,虎身有蝴蝶、太阳等各种花纹,说老人家心灵手巧一点也不为过。
胡苏姣老人只是桃花源里人们的一个缩影,这里的人们勤劳、质朴、善良、积极向上,他们用自己对家乡的爱守护着桃花源,也用自己的热情欢迎八方来客一起领略美丽桃花源的风采。